挖泥船-凯翔矿沙机械-自航绞吸挖泥船

价    格

更新时间

  • 来电咨询

    2020-9-9

李茂生
18263627707 | 0536-3811786    商盟通会员
  • 联系手机| 18263627707
  • 主营产品|尚未填写
  • 单位地址| 山东省青州市黄楼街道办事处北霍陵社区
查看更多信息
本页信息为青州凯翔矿沙机械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挖泥船-凯翔矿沙机械-自航绞吸挖泥船”产品信息,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挖泥船-凯翔矿沙机械-自航绞吸挖泥船”价格、型号、厂家,请联系厂家,或给厂家留言。
青州凯翔矿沙机械有限公司提供挖泥船-凯翔矿沙机械-自航绞吸挖泥船。




绞吸船施工

2.1.1分条施工

将疏浚区域分条,每条80-100米进行施工

2.1.2分层施工

分层厚度为2-4米,以适合绞刀头的施工能力,进行施工

2.1.3分刀施工

分刀厚度为0.3-1.0米。每层可分为2-4刀

2.1.4吹填施工

 本工程的吹填作业由布设在吹砂点的绞吸船实施,绞吸船也属非自航机械式施工设备,

绞吸式挖泥船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泵产生真空吸进水下泥浆进入泵体,然后由其产生的排压挤压泥浆在排泥管中流动,通过输泥管将浚挖泥土排至吹填区











1、首先将辅机的电池充电按钮“off”按下(如果有的话)。

2、将电控液压阀的电路断开(开关在操作台上)。

3、柴油机启动后其转速在空载转速运转5分钟进行热车(见柴油机厂说明书)。

4、检查柴油机各部运转情况,检查机油压力,海水泵的真空压力,各压力表读数。确认:机油压力、机油温度、冷却水温度(含内、外循环温度)、排气温度、液压泵系统油压等仪表值应处于正常范围。  

5、当柴油机冷却水温上升到45---50度方可逐步提高转速直至额定转速(参照船柴油机说明书)。

6、检查三相电压表的电压和周波表,指示读数应在正常位置,三相电流应保持平衡。

7、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温度在50度左右(值不超过70度),油温低于15度应进行预热。






绞吸式挖泥船管网布置


2.1、管线设计  

2.1.1排泥管线设计以尽量缩短施工排距为原则,并应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以采用潜管为主,小型挖泥船,配以生产必需的少量浮管和岸管。  

2.1.2在挖泥船尾根据实际需要连接水上浮管,浮管后接水下潜管沿河道和陆地管线一直延伸至堆土围护区,进入排泥堆积场内。  

3、管道敷设方法  

3.1浮管敷设  在绞吸式挖泥船后布设实际需要用途的浮管,采用长6m钢管穿设浮筒形式浮管,钢管间用1.5m长的橡胶管柔性连接,使得挖泥船泥浆泵体输出管和潜管有---的活动余地,浮管敷设线路近似流线型弯曲。因浮管要承受水流、风浪及吹填施工时的冲击力等影响, 故管段间的卡夹必须十分牢固---,同时严格控制浮管摆幅和线路顺畅,每隔100m双向抛小锚定位,防止水流、风速造成管线大幅度摆动,影响施工生产。


3.2潜管敷设  我们对于水下潜管的铺设有着非常成熟的施工技术,施工前将预先选择在较宽敞的河岸边连接输泥管线,每隔3根输泥钢管配一节橡胶管柔性连接,挖泥船,并将管线一端采用定制钢板及橡胶垫圈封堵,自航绞吸挖泥船,采用工作船拖带入水、牵引半潜行,管线基本至预定方位后,连接两端端点站,端点站配备水泵和压缩气泵(2m3/min的空压机)及相应闸阀件,通过向潜管内注水、呼吸阀排气实现管线下潜。

3.3岸管敷设  岸管由钢管和不同角度的弯头、橡胶管组成, 并采用法兰加橡胶垫圈、螺栓连接,岸管铺设时采用人工挑抬连接施工,铺设中尽量平坦顺直,避免死弯。

4、管道铺设中对苗木、道路的保护措施  

4.1排泥管道在穿越苗木植被区域时,严禁系带林木,航道挖泥船,并为避免管线直接压载破坏植被,在每个法兰接头处垫保护木板。  

4.2输泥管道在穿道路、堤防设施时,尽量利用涵洞通过。必须穿越时,采取引坡道架设或破路下埋,---正常交通,完工后修复。  

5、绞吸式挖泥船定位






挖泥船-凯翔矿沙机械-自航绞吸挖泥船由青州凯翔矿沙机械有限公司提供。青州凯翔矿沙机械有限公司(www.kaixiangjixie.com)是山东 潍坊 ,洗选设备的企业,多年来,公司贯彻执行科学管理、---发展、诚实守信的方针,满足客户需求。在凯翔矿沙机械---携全体员工热情欢迎---垂询洽谈,共创凯翔矿沙机械美好的未来。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204042.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10334883.html
     关键词: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